端午节象征的美好寓意是什么呢(端午节寓意着什么的美好事情)

<strong>端午节象征的美好寓意是什么呢(端午节寓意着什么的美好事情)</strong>

端午节是汉字文化圈的传统节日,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送离五瘟神,驱除瘟疫的节日。

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于这一日投江自尽,后以纪念屈原,有人称其为诗人节(有些地方是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是华人四大节日之一,与新春、中秋等节日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列岛、琉球群岛、朝鲜半岛、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对恶日(即农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也是祭龙的节日,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

现代端午节常被视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与吴国忠臣伍子胥的节日,但不少习俗在之前即已流传,不少学者如闻一多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认为这个习俗可能起源自吴越族。

如果从时间和史籍上考证,则首推纪念伍子胥说,最直接的记载是东汉曹娥碑上的记载的当地乡民五月纪念伍子胥的活动:“汉安二年五月,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以及据《吴越春秋》第五章<夫差内传>所记述,伍子胥是被夫差赐属镂之剑自杀后,用鸱夷之器(一种革制酒器)裹了躯体投入江中,这与粽子的形象特别符合。

伍子胥在吴越也被视为涛神。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通常来说都和龙有关(见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也可能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相传古代中国南方吴越人(今江浙一带)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或装在竹筒中(即现在的粽子),投到江里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

 “端”字即“开端”,“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看,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因此也别称端阳节、端日节。因五月五日,又称重午、重五。民间也俗称三五月节、五日节、午日节。另外还有夏节、天中节、午日等名称。也根据习俗称为菖蒲节、艾节、粽子节。

原创文章,作者:兰陵小小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vader.com/31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2月22日 下午4:45
下一篇 2023年2月23日 下午4:46

热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